中国沙漠第一村,因通沙漠公路被发现,村民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后,各地开始出现军阀,四川也是其中之一。
四川的军阀们为了抢占地盘,不停地在省内打来打去,战斗多达400余次,搞得老百姓生活一团糟,到处都是抱怨的声音。
这些军阀手下的士兵大多是由年轻力壮的男子和各地的土匪拼凑起来的,所以整支军队显得松松垮垮,毫无纪律可言。
日本侵略中国那会儿,川军总共有6个集团军,还有2个军和1个独立旅,他们离开四川去打仗。这些川军人数很多,占了全国去打仗的军队的五分之一。
川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队伍里士兵五花八门,所以各部队的纪律没有正规军那么严格,战斗力也不算很强。
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靠着微弱的实力打了28场硬仗,还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给侵犯我国的日本侵略者以狠狠的反击,川军也因此赢得了“铁血之师”的称号!
【战役一之淞沪会战】
但是,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可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就在淞沪会战打响的头一天,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了川康地区的军队整顿会议。
这次会议有300多人参加,里头就有那个成了四川军阀头头、掌控四川的刘湘。
会议由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来主持,他坚定地开口说:“我们向中央报告过的川康军,人数有70万之多,这比整个日本的军队人数还要多一倍呢。让一个省来管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质量当然不会好到哪儿去,所以说,川军必须得整顿一下。”
其实在这之前,南京政府和四川已经为了川军的改编问题讨价还价了半年多。如果不是现在国家遇到了大麻烦,刘湘可能还是不会愿意让川军变成国家的正规军。
因为只要开始整顿军队,就意味着蒋介石想要削弱刘湘手里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就这样,在刘湘点头同意后,川军开始了两次既庞大又辛苦的重组,结果人数少了三分之二,但军官们都接受了正规专业的训练,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淞沪会战打响后,国军立马派了好多部队去抵抗,先是第87师、第88师和独立20旅上了,接着第56师等其他部队也加入了战斗。
为了拦住日军上岸,国军打了十天的阻击战,可最后还是没挡住,只好从进攻转为防守。
跟日本那先进的武器装备比起来,国军和共产党都差得远呢。所以淞沪会战还没打完,国军就已经伤亡很重了。蒋介石只好不断调兵遣将去上海增援,这里面还有整编好的川军呢。
但是川军的编制挺乱,而且很多士兵都没打过现代战争,所以,最先整理好的第20军就头一个走出四川,赶去支援上海了。
过了半个月左右,四川军队的43军26师从常德启程,他们先是走到长沙,然后坐火车到了武汉,接着又步行到南京,最后再次乘火车前往上海。
那时候的川军纪律不太好,武器也很落后,打仗时用的都是些老旧的四川造步枪,枪上面都是锈,里面的膛线也磨没了,稍微有点威力的也就那么几门迫击炮。
后勤方面简直没法提,吃的都是泡菜、咸菜这些,没啥营养,也就填填肚子;而且他们白天得赶路,晚上还得点着灯补鞋缝衣服,那鞋子还是用草藤编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正面对抗着日军从海、陆、空三方面发起的猛烈进攻。由于当时国军伤亡很大,武器装备也不足,眼看就要顶不住了。
为了不让上海落入敌人手中,原本松散的川军下定决心拼死抵抗,尽管武器不好,但他们愿意用生命去抵挡。
他们通过抽签决定,每人抓起手榴弹,身上绑着炸药,毫不畏惧死亡,飞快地向日军阵地和坦克冲去,以此来消耗日军的攻势和武器装备,好让后方的桂军和粤军能有坚强的后盾,扭转战局。
【战役二之徐州会战】
再说说徐州会战里滕县的守卫战。1938年的时候,日军想要抢占津浦铁路,于是就把滕县给盯上了。
这条铁路在徐州和陇海铁路交汇的地方,滕县就像是徐州北边的门户,也是津沪铁路的关键位置,所以说滕州那一仗对中国来说有多么重要,可想而知。
那时候,守着城的是川军的第45军。为了挡住日军的进攻,国军第五战区的司令李宗仁连忙下令,让川军的第22集团军赶紧去增援滕县。
第45军在九山这些地方摆开阵势,建起防御工事来抵挡日军的攻打。接着,在1月的中旬和下旬,他们趁着黑夜主动偷袭日军,还派出小分队四处进行游击战。在这些行动里,他们打死了40多名日军,还缴获了枪支弹药和一些作战文件,这让川军的士气大涨。
那时候正是天寒地冻的腊月,川军们穿着根本不保暖的草鞋,周围的老百姓看在眼里,心疼得不得了,纷纷送来暖和的棉衣给他们。
而且,他们还帮军队挖了战壕,给士兵烧水泡茶,准备粮食草料,有时候甚至冒着危险去帮军队侦察敌人的动静。
这些举动,让川军保卫家园、不惜牺牲生命的信念更加坚定。转眼到了3月8日,日军开始全面进攻,用飞机和大炮狂轰滥炸这片地域,导致川军伤亡惨重。
还算让人心里舒服点的是,日军也没占到便宜,因为川军提早安排妥当,把日军打得不断往后退。
休息了几天后,日本军队再次向香城发起了进攻。这次,川军没能挡住,打了3个小时的硬仗后,只好撤退到普阳山布防。但日军穷追不舍,也发起了攻击。川军战士们拼了命地跟日军搏斗,最后成功地把日军打了回去。
看到滕县久攻不下,日军换了招数,用少数兵力开火吸引川军的注意,大部分兵力则悄悄往滕县摸过去,还把川军的电话线给切断了,让部队之间没法联系。这样一来,日军就把川军在龙山脚下的后备队给打败了,同时,其他几个地方也遭到了日军的攻打。
没过多久,日本军队就打到了滕县,川军呢,早就在那里建好了好几道结实的防线,打算死守住。但问题是,那时候大部分军队都在前线打仗,留在滕县拼命防守的士兵并不太多。
就算其他地方的支援赶到了滕县,但经过好几天的激战,滕县的守军子弹打光了,粮食也吃没了,实在没法再跟敌人打了。日军拼命轰炸城门,大批敌人冲进城里,可城里的川军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但最后,那3000多名战士全都没了,一个也没活下来!
滕县虽然被日军占领,但他们成功拖缓了日军南下的速度,让援军能在最紧要的关头赶到。这样一来,徐州会战取得了胜利,津浦铁路也没被日军占领!
然而,在这总共28场战役中,川军牺牲和受伤的人数超过了65万,这一长串的数字,代表的其实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小伙子,他们能说话、会大笑、懂得悲伤、也有恐惧。
是他们,用满腔的热血书写了“无川不成军”的英勇故事!
东汉时候,汝南城迎来了一位医术高超的老医生,他看病特别厉害,啥病都能治,大家都来找他瞧病和买药,还都盼着能拜他为师学医术呢。
但是那位老神医白天忙着给人看病,一到晚上就不见了踪影。他家里空空的,啥也没有,就墙上挂了个葫芦。大家都不知道他晚上去了哪儿,更不清楚他那葫芦里到底装的啥药。
日子一长,终于有人揭开了老神医的秘密,原来他每天都躲进葫芦里,那葫芦里头可大了,有楼房有小山,还有湖泊大海,啥都有。
这就是《后汉书》里讲的一个名叫“悬壶救人”的老故事。
在大家不知道的地方,还有个像桃花源一样的仙境。
这种神话故事,在古书里多得是,很少有人真的会相信。
不过,到了80年代,咱们文化繁荣的现代中国,公路像网一样慢慢铺遍全国的时候,一个之前谁都不知道的村子,突然闯进了大家的视线。
我们在外面,他们却在葫芦里面。
这儿位置偏僻,几乎没人会来,大家都没想到还会有人住在这里。
四周全是茫茫沙漠,不知道他们在那样的环境里是怎么过来的。
它们孤零零地存在了几百上千年,却没想到时代会变,科技也悄悄发展起来了。
他们在一个不为人知的绿洲里生活繁衍,就像是现代的世外桃源。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沙漠第一村”——牙通古孜。
【劣境桃园】
新疆南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并且在世界上,除了阿拉伯沙漠,它就是第二大的会移动的沙漠。
这里地方特别大,一眼望不到边,覆盖了好几十万平方米呢,但每年下的雨加起来还不到100毫米。
大风能卷起草原上的沙堆成墙,极高的温度能消灭生物。
由于沙丘老是动来动去,所以即便有些植物能勉强在那生长,也很难长久活下去。
塔克拉玛干这个名字,意思就是“地底下的城市”。
这个地方变成了影视和小说里讲的神秘地方——要是有人住过,那肯定是在老早以前了。那些古老的城池,全都在埋葬之谷里。现在啊,这里像被黄沙下了咒一样,进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了。
根据《汉书》里的说法,这儿以前有个尼雅古城,还有个精绝国,不过到了唐朝,玄奘经过的时候,这里已经没人住了,只剩下了一片沙漠。
不过,就在沙漠最中心的地方,离尼雅遗址往东几十公里远,有个叫牙通古孜的村子,那里的村民一直生活到现在。
这里被人们叫做“野猪常来的地方”,也是周围百里内仅剩下的美丽绿洲。
可想而知,这里的生活远非什么天堂美景,而是异常艰难。村里人家不到一百户,总人口也不到千人。他们藏在这个小小的绿洲里,非常落后闭塞,也没别的地方可去。夏天就靠冰雪融化的水来用,要是干旱了,就只能靠蓄水池里存的水了。
太阳升起就去田里干活,太阳下山就回家休息,外面的人不知道这个地方,绿洲里的人也不知道现在是哪天。
【沙洲归途】
1980年代,我们国家慢慢变得强大起来,于是决定要建一条穿过沙漠的公路,把各地连接起来。
这是个超级大工程,难度很大,一共叫了二十个科研单位,快两百位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参与。它从北边的轮台县轮南镇开始,一直往南延伸到315国道,总共有522千米长。
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总共投入了将近十亿元,直到1995年,这片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终于被完全打通了。
当工程队深入到内部时,牙通古孜这个地方才首次被外界知晓。就像一条在沙漠中笔直延伸的黑色长龙,它让两个世界的人在没想到的情况下碰面了。
听说,很久以前的牙通古孜人,在古西域那会儿,因为伊斯兰教和佛教打了起来,没办法只能跑到沙漠里面,在绿洲里艰难地过日子。
他们就用那么点有限的资源,亲自种地,放牧牛羊,和沙堆、胡杨树做伴,在水草和泥土里安了家。
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很久,当年的战争早已成为过去,坚强又乐观的牙通古孜人一代接一代地生活下来,直到如今。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现代是怎么回事,才意识到新中国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路修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这儿肯定也是一样。
一条长达十多公里的柏油马路直接从村子入口通到了大路上,带来了各种物资,带来了现代文明,也引起了成千上万人的兴趣和瞩目,这儿慢慢变成了充满活力的“新农村”。
由于这里地形气候很特别,瓜果特别甜,村民们能把它们卖到周边的城市,还能推广到全国,甚至出口到国外。
这里缺水严重,不过有了科技的帮忙,大家能引水存水,甚至还能从城外运水来,现在每家每户都装上了自来水。
没法自己种的菜和肉,公路上能运进来,村里的年轻人也能出去上学打工。桃源般的美好生活因为和外边通了气儿变成了现实,幸福日子也得跟着时代走才能实现。
这个地方挺小,整个村子就只有一所小学。在唯一的那条十字路上,一边是乡政府,另一边是卫生院,房子零零散散的,周围安静得很。
离这儿最近的县城,隔着一百多公里的沙漠呢,以前就算准备得再充分,也得骑骆驼走上整整七天。
不过,如今的牙通古孜可是个出了名的小康村庄,村民们开车就能轻松到城里,家里也都装上了网,方便学习。他们待人热情,团结一心,特别珍惜生活,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舍不得离开。
他们在这儿开了家餐馆和酒店,外来的朋友啥时候来都行,非常欢迎。
丝绸之路上,过去熙熙攘攘的官员百姓和商人旅客,如今变成了悦耳动听的西域民歌。在那绿洲的草地上,一群群骆驼悠闲地坐在水渠边,蓄势待发,准备驮着游客深入沙漠,去欣赏那壮观的戈壁美景。
牙通古孜就位于这个奇观的中心地带,它像大漠里的生命中转站,也是漫长历史中一道亮丽又特别的景色。
【心之一方】
桃花源,是诗人们心里那片神圣的地方,它藏在永远也找不到的远远的地方。
他们觉得,只有躲开这纷扰的世界,离开战火硝烟,老百姓才能过上称心如意的日子。
不过牙通古孜的情况却是个例外,它是因为重新被人们发现,才焕发了新的活力。饭店、旅馆的建立,加上网络的宣传,让这里变得更加热闹和充满活力。
古时候的人因为做官不顺,又碰上战乱不断,所以就想躲到葫芦里,因为葫芦里世界未知又神秘,像是有个能让人远离尘嚣的凉亭,还能找到修炼成仙的妙法。
但这其实只是一种没办法之下的自我安慰罢了。
生活得靠双手打拼,大家一起努力力量大,现在,新疆的公路网是全国最多也是最广的,去年夏天,第六条沙漠公路就已经开通运行了。
我们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沙漠里的城镇居民出行会更方便,当地的特色物产和旅游景点也会越来越受欢迎。
要是生活不容易,到处都是困难和挑战,让大家都很受苦,那咱们就手拉手,一起努力打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我们既不逃避现实,也不向往神仙生活,就在牙通古孜这个地方,勇敢地面对孤寂的沙洲,静静等待那美好的月圆花开时刻。
热点资讯
- 2025-04-13年轻人不爱交养老金?郭树清反问:他们不养老吗?不能只顾眼前
- 2025-06-25迈赫股份:取得发明专利证书_张明双_搬运_迪奥
- 2025-03-09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推动量子互联网的建设,有什么作用?
- 2025-02-05中国沙漠第一村,因通沙漠公路被发现,村民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
- 2025-05-22豪车白菜价?老司机揭秘二手车避坑秘籍
- 2025-01-25灰色毛衣穿不出高级感怎么办?搭配这些下装,简约气质又耐看
相关资讯
- 儿童桌椅套装怎么选?十大热门款式评测,家长必看指南!
- 迈赫股份:取得发明专利证书_张明双_搬运_迪奥
- 豪车白菜价?老司机揭秘二手车避坑秘籍
- 年轻人不爱交养老金?郭树清反问:他们不养老吗?不能只顾眼前
- 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推动量子互联网的建设,有什么作用?

